調查報告:關于6米公交車不得不說的那些事兒
針對當前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在實際運營過程存在的問題,以及公交公司在新能源車輛購置中的困惑,中國客車網面向全國公交行業發出“新能源公交車應用調查問卷”,其中針對6-8米電動客車的市場需求和補貼建議做了深入調查。
按照2013-2015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法來看,車長在6-8米的客車可獲得30萬國家補貼,在個別1:1地方補貼的省市,總計補貼能拿到60萬元。該政策出臺后,圈內人跌破眼鏡。
當2015年下半年傳出新能源補貼退坡說法后,由于6-8米客車退坡力度大,在利益驅動下,2015年6-8米客車銷量同比增長了22倍,且單12月一個月的上牌量就超過了6萬臺,事后經四部委糾察,其中不乏違規謀補現象。
1. 表現慘淡,2016年6米車數據說話
2015年底財政部公布發布了《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6-8米客車補貼起步價變為2.5萬。由于補貼降幅太大,同樣在利益驅動之下,6米左右的客車2016年銷量成倍下滑。
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前十月統計數據,預計2016年5米以上客車總銷量為23萬輛,同比下降10%。據統計,2016年1-10月份5-6米新能源客車同比下降54.34%,6—7米新能源客車同比下降64.35%,
上述統計數據中,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做出巨大貢獻的新能源公交車表現慘淡,其中5-6米的新能源公交車2016年前十個月僅銷售39輛,同比下降68.03%,6-7米新能源公交車前十月銷售4614輛,同比下降57.28%。
6米左右的客車真的就不適用于公交行業嗎?公交行業真的就不愿意購買6米左右的客車嗎?
為了解真實情況,中國客車網面向全國公交行業發出“新能源公交車應用調查問卷”,其中針對6-8米電動客車的市場需求和補貼建議方面,做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
2. 運營分水嶺,6米車是未來公交主力
據調查統計,多數公交公司均認為,6米左右(6米以下)微公交,目前在公交客車運營上是一道分水嶺,它既是中小城市的主力運營車輛,也是大城市的支線、微循環線路的首選車型,是未來城市補充運力的公交主力。
2.1形勢所迫,6米車成未來公交主力之一
2.1.1作為大城市的地鐵、城鐵、快速公交BRT的接駁車輛,靈活機動的6米公交車是首選。這被公交公司稱之為“以小喂大”。
2.1.2城市社區巴士未來需求量會越來越大:無論城市規模大小,6米左右微公交或社區巴士的作用同樣顯著,因為6米車在轉彎系數、道路占用等方面具有先天優勢,尤其是在都市超大型社區中,6米左右社區巴士很有可能因其靈活便捷的特性而替代私家轎車日常出行,這不僅是一種趨勢,也能因此緩解社區內部交通壓力,提高早晚高峰通勤效率。
2.1.3城鄉客運、鄉村客運歷史上就習慣采用6米左右,或6-8米客車。根據交通部《“十三五”交通扶貧規劃》,以及2016年11部委聯合發文,要力爭在2020年基本形成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格局。未來隨著鄉村客運的進一步建立和完善,6米客車必將成為其中公交主力。
2.2利益驅動,棄小買大“虛胖”不可取
有公交公司反饋,目前行業內使用6-8米公交車的企業主要是民營資本,決策層對購車價格更加敏感。根據2016年的純電動汽車補貼政策,6-8米純電動公交退坡幅度達到40%-50%,在整車價格無明顯下降的前提下,公交企業購買6-8米純電動公交會投入更多資金,由此可能導致部分企業在利益驅動下選擇8-9米車型替代現有車型。
同理,上規模的國營公交企業在選擇新購置車輛的時候,也有可能為了小集體利益最大化,選擇補貼更高的車型,而放棄未來市場真正適用的車型,例如6米車。
2.3 沉重之重,“用工荒”和A照司機后繼無人
也有一些地區的公交公司認為,6米左右客車的補貼問題,其實主要還是看地方政府的財政實力,并不會真正左右公交公司的采購意愿,6米車(此處指5.99米車)在城市道路營運,實數無奈之舉,因為現在大客車駕駛員太過匱乏。
在長三角、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近些年“用工荒”已經成為所有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大問題。在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尤其是以旅游為經濟支柱的中小城市,老一批公交司機已經越來越少,新一代年輕人不愿意費心費力考A1級別的駕駛證開公交車,而(6米以下)5.99米的客車使用的是B1駕照,當地公交公司人力資源招聘可以很輕松地找到合適的司機。
正因為如此,即使不考慮地方運力需求等因素,單就用工條件這一現實問題,就逼迫公交公司不得不購置6米以下公交車輛。
3. 重中之重,公交公司6米車需求描述
既然未來6米車需求如此旺盛,那客車企業該研制什么樣的6米左右微公交呢?事實上,中國客車企業出于種種考慮,在設計、開發等方面對6米車的研發投入不夠,目前市面上并沒有更多令公交公司滿意的6米左右車型、
某公交公司負責人認為:好的6米車型,首先要外觀清新靚麗,窗戶要大,低踏板、外觀小巧,里面容量卻要盡可能擴展,而且要站立舒服,底盤、發動機(三電)要選取優質產品,續航往返能達到60以上公里,最好是快充(關于電動公交車選擇快充還是慢充,中國客車網另行撰文介紹)。
4. 補貼方式,3項指標大數據多方位監管
未來發展新能源汽車勢不可擋,而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排頭兵的新能源公交客車,因為2015年底的“大躍進”已經給政府和社會留下不佳印象,目前新的補貼政策遲遲不能出臺,但關于6米車的補貼眾所周知會有所改變。
6米客車究竟該怎么補才科學?如何規避人為作弊弄虛作假?為了推動產業政策有序進行,讓補貼款項真正落到實處,用在實處,中國客車網咨詢了大量專家學者、公交公司負責人,這當中有建議補用戶的,有建議補企業的,有建議按里程補貼的,有建議按耗電補貼的,也有建議按客流量補貼的……但無論哪種補貼方式,總有人質疑其不完善之處。
據中國客車網了解,目前杭州公交公司正在與支付寶合作建立,實現手機支付公交車費,其客流量直接進入后臺,形成大數據管理系統。按我們國家的信息化發展步伐,估計無需多久,這類公交大數據系統就能快速推廣,并且與國家有關管理部門銜接。也就是說,未來通過GPS,對公交車進行里程監管;通過供電充電系統,對公交車進行耗電監管;通過后臺大數據管理,對公交車進行客流量監管。
三管齊下,一方面能快速提高公交運營的智能化數據化管理,另一方面能把相應數據及時反饋給管理部門進行比對,最終得出科學的補貼數據,讓政府、公交公司、客車供應商等各方對補貼款的核算確認心服口服。
結語
此次調查過程中,中國客車網發現,公交公司的對調查內容熱情非常之高,對相關話題的敏感度和關注度也非常之高,尤其在6米(左右)公交車的應用、快充的需求等方面,提出很多我們未曾思考過的問題,而通過了解這些問題。我們誠懇地希望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能給出解決方案,做出科學決策,為中國新能源客車的有序發展,指出一條更明晰的道路。